百亿私募被申请破产
又有百亿级私募基金摊上大事。
近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钜洲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这在百亿私募里实属罕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钜洲资产成立于2013年5月,次年4月正式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机构类型为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目前的管理规模为100亿元以上。
此前,上海证监局对钜洲资产出具警示函显示,钜洲资产存在以下几项违规事实:
一是未尽谨慎勤勉义务,投前决策不谨慎,投后管理不到位;
二是未按规定办理个别基金备案手续;
三是向投资者推介与其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不匹配的基金产品;
四是未按照基金合同约定如实向投资者披露基金投资等可能影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大信息,信息披露不及时。
2022年7月22日,证监会上海监管局披露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钜洲资管因未妥善保存部分基金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资料等违规行为,被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罚款。
同时,对时任钜洲资管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倪某达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罚款。
作为钜洲资管的母公司和控股方,钜派投资在2022年年底大幅调整了公司部门架构。
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整个市场团队在2022年年底已经“全员离开”,公司“整个市场部架构都没了”。
“裁撤市场部确实有成本方面的考虑,另外目前公司的财富端实际上已经没有了,所以市场部业务确实也没有太多需要。” 钜派投资相关负责人说。
而对于上海证监局的监管警示函,该负责人解释称,本次监管警示提到的违规基金,以及媒体报道警方调查、诉讼案件所涉及的基金。
“就是2022年7月处罚决定书上提到的基金产品,相关基金名录包括钜洲智能制造2018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钜安长江优选国企债专项私募基金1号等。” 该负责人说。
无独有偶,去年,也有百亿私募涉嫌违规被投资人举报。
去年1月,一则投资人联合实名举报信在私募圈里传开,投资人在举报信中详细列出了6则问题,并将矛头指向了百亿私募明毅基金。
投资人在实名举报信中称,明毅基金恶意侵占投资人款项、存在关联交易、不同产品间随意利益输送、信披违规等“违规行为”。
投资人表示,在2021年3月基金底层资产顺利兑付,投资人理应正常赎回退出时,明毅基金突然告知,基金持有1.4亿元交易所债券质押式协议回购,质押标的均为华夏幸福的相关债券,因此无法赎回退出。
举报信还指出,“明毅固盛五号”持有的协议回购的质押品折扣率均为80%以上,这与目前华夏幸福的债券20元左右的市场价格偏离巨大,质押品严重不足值。
此外,协议回购利率大致在5%左右,严重偏离质押品为暴雷债券的风险暴露水平。明毅基金作为基金管理人,存在明显的玩忽职守,随意在不同产品之间输送利益的嫌疑。
投资者认为明毅基金存在通过嵌套规避关联交易、规避监管抑或是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另一家百亿私募正心谷资本也被举报。
在一份名为《关于正心谷资本违规操作——投资人联合实名举报》内容中,投资人提及正心谷的多项问题。
举报内容显示:“正心谷私募产品2021年成立至今,作为‘顶级’百亿私募,截至2021年12月31日,净值已下跌到0.66,300多亿的产品给投资者造成了100亿亏损。”
投资者认为,正心谷资本存在三方面的违规行为:首先是虚假宣传,诱导购买;其次是态度冷漠,缺乏沟通,敷衍拖延;第三是言行不一致,操作激进,风控缺失。
对于该举报信,正心谷资本相关人士表示:“投资者因为投资亏损,他们的心情我们很理解。但是说我们缺乏沟通,这点我们不认可,因为我们一直在和渠道方沟通,渠道方也在安抚投资者,我们也在安抚投资者。”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开年不久,私募行业就迎来了大洗牌。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产品备案2023年1月月报显示,开年首月,协会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达1565家。
同时,监管部门对于私募行业的管理也在加强,开年以来已有多地证监局对所在地区的违规私募基金管理人开出罚单。
中基协表示,近年来,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速,但仍然处于多而不精、大而不强、鱼龙混杂的发展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真私募与“伪”私募并存,两极分化严重,小、乱、散、差业态明显,违法违规行为和风险时有发生。
对私募机构来说,可以根据合规自查早做准备,合规自查清单内容一般围绕非法集资行为、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挪用基金财产、合格投资者、利用内幕信息、合规风控制度等问题。
有私募人士表示,2022年,私募行业整体表现不佳,也使私募机构加速淘汰。在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的情况下,没有强大的投资实力,就不会被投资者选择,自然只能退出市场。
而在监管政策推进私募行业扶优限劣的趋势下,行业中较为优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将获得更多的便利条件,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合规意识不强,治理水平不高的私募机构未来只会面对更加严格的管理,必须自己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