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新苏南” 江苏常州宣战“危污乱散低”-世界最新
PM2.5、PM10改善幅度和优良天数比例均列江苏全省第二,大气综合指数改善率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列第五——正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工业重镇常州,2022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市经济总量翻番、空气污染减半。
如何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危污乱散低”企业综合治理是常州“关键一招”,自2021年3月全面启动,两年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向存量要增量、向治理要效益。
如今的常州工业规模总量突破两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2.8%,这离不开当年“苏南模式”打下的基础。但随着时间推进和发展方式转变,“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弊端逐渐显现,部分传统乡镇企业演变成“危污乱散低”企业。
(资料图片)
在有“中国强化木地板之都”之称的横林镇,既有以钢混结构为主的花园式工厂,也有不少靠彩钢瓦混搭而建的作坊式小厂。有的厂房附近道路坑洼不平,车辆驶过时乘客头部还会撞到车顶。
类似情况在常州并不少见。以常州经开区为例,其开发强度达53%,培育了13家上市公司,但大量土地被村级工业园占据,多家小作坊租用彩钢瓦棚生产,亩均产出较低。从行业看,常州涂料产业有2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但超八成属小微市场主体,部分生产项目靠近学校等敏感目标;一些电镀企业承包经营,污染较重。
经多轮整治,一些企业仍未达本质安全与环保水平。武进生态环境、应急和供电等部门调查发现,一些玻璃钢企业仍存废气无组织排放问题,有的企业仍存安全隐患。新北区孟河镇汽摩配近两千家企业中,中小微约占九成,部分企业挤占消防通道,有的安全环保设施不健全等问题突出,成为群众口中的“牛皮癣”。
只有舍弃“危污乱散低”企业,才能换来百姓、市场、政府和社会更大的“得”。在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看来,“出现‘反复治、治反复’问题,主因是排查不细致、整治不彻底。”他强调,要杜绝“交差式治理”“数字型整改”,更大力度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2022年下半年,常州转入以重点行业和工业片区为对象的综合治理阶段,市长出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市长协调,市应急、工信等多部门专班化运作。常州还规划从2023年起,通过三年时间集中攻坚,完成企业整治提升6000家以上,腾退土地1万亩以上,低效用地再开发10万亩。
作为产业密集、人口密集的苏南城市,常州探索促发展与防风险同部署同落实,既要锚定“高端产能、绿色产业”持续做加法,也聚焦“低效供给、低端产能”坚定做减法。
仅2023年,常州就有9个集聚区建设、33个工业片区更新、116个技改提升项目全面开工,全年整治提升企业2000家以上,腾退盘活土地空间23000亩。
始于治理,终于转型。横林跨境电商产业园片区原是典型的“危污乱散低”集聚区,实施整治提升后,拟规划建设成为国内出口家具行业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物流于一体的重要产业集聚地。
横山桥镇副镇长张祥龙说,以前整治“危污乱散低”主张“赶走一批,提升一批”,受限于土地和空间资源,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近年来,该镇以“工改+宅改”双轮驱动的方式为八方工业园区的业态重新布局,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走进横山桥镇万洋智能智造科技园建设现场,一整片土地已经平整完毕,部分厂房开工建设,一派热火朝天景象。“又一次全新转型发展。”谈及综合治理带来的改变,许多企业家都表达了类似感受。
回望40多年发展之路,不少常州企业家感慨他们来到了新的风口。乡镇企业蓬勃兴起,驱动苏南彻底迈向工业化道路;走转型升级、国际化之路,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是苏南模式的二次嬗变;依靠创新驱动彻底转向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是新时代苏南模式应有的现实模样。
常州市市长盛蕾称,“危污乱散低”治理就是要带领苏南企业家二次转型,推动“苏南模式”现代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