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言城市 | 城市生活与文化——宜居城市之宜居指数(系列五)
文/王克剑
【资料图】
城市生活与文化对评估城市宜居性至关重要。因为其在中国城市宜居性指数框架中,涉及子类别最多,涵盖领域也最广。既是宜居指数的评估指标,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不仅包含医疗卫生保健、教育以及住房和生活环境等板块,还反映了收入平等和人口结构负担与多样性和社区凝聚力的具体情况。
健康是居民幸福生活的基石
作为包含广泛的社会和公共服务等相关事宜的城市生活与文化,医疗卫生保健的可及性和质量是关键。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是保障居民获得及时、有效医疗服务的重要前提。具体而言,通过构建涵盖城市各处的医疗设施和专业医护团队网络,以满足居民的及时医疗需求;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医院和诊所,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建立普惠性医疗保险制度,确保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医疗保障;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推广预防医学,降低疾病发病率。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关键
教育对人的发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很重要,为城市宜居性的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现,截至2021年,世界上仍有7.7亿成年人是文盲。由于缺乏足够且优质的教育,从而使城市失去了潜在发展空间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必须强调教育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基础,并将其作为主要发展目标之一。对于城市规划者而言,优化教育资源分布、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育机会和改善教育体系质量投入是提升整体教育质量、优化教育体系的关键。
优化住房质量 改善生活环境
良好的住房、充分的卫生条件和高效的交通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石。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据预计,未来城市密度将大幅增加,关于城市空间的安排将成为城市规划的主要考虑要素。其他重要的考虑因素包括住房负担能力、交通拥堵以及生活空间的充足性。同时,环保和绿化也应融入城市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促进收入平等 减少人口结构负担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贫富差距问题逐渐扩大。不仅在发达国家中普遍出现,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恶化。据《收入不平等:贫富差距》报告显示,收入的不平等会产生不确定感以及对异化的恐惧。这种贫富分化将相应地转化为生活质量上的巨大差异。除了不平等外,诸如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也对社会造成极大影响。预计到2035年,全球65岁及以上老人将达到11亿。如何消除贫富差距、促进收入平等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城市应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确保每个居民都能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同时,构建完善的养老体系,分担人口结构负担,推动宜居城市高质量发展。
提高文化与人口多样性 增强社会凝聚力
多样性是城市的魅力所在,也需要与社会凝聚力相平衡。尊重不同文化、宗教和民族的存在,建立包容性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文化的高速发展。具体而言,外国人和移民比例,宗教、种族、语种数量,当地对外国游客的接受度、社区对不同宗教和种族的接受水平以及一体化政策均是多样性和社会凝聚力的重要表现。
城市生活与文化是城市当前现状以及未来潜力的综合展现,是中国城市宜居指数的关键指标。通过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提升教育质量、优化住房和生活环境、促进收入平等和减少人口结构负担、增加多样性和社会凝聚力,共同推动社会文化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提高城市宜居指数。(作者王克剑: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
标签: